携手激发3290万市场主体新动能 长三角推动市场准入一体化
原标题:携手激发3290万市场主体新动能 长三角推动市场准入一体化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陶维 本报记者 刘浩
近日,携手2022年长三角市场监管联席会议在上海召开。场主长角自2019年1月以来,体新推动体化沪苏浙皖市场监管局,市场对标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部署要求,准入共同推动改革创新合作项目9个,携手签署合作协议30项,场主长角制定发布政策文件18项,体新推动体化完成平台(机构)建设6个,市场开展重大活动49次,准入推进年度重点合作任务94项,携手迈出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坚定有力的场主长角步伐。
一体化成果显著
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透露,体新推动体化自《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签署以来,市场长三角市场监管部门推出了一大批有力度、准入有针对性、有显示度的政策举措。截至2022年7月,长三角区域共有市场主体3290万户,约占全国市场主体的1/5,其中,2019年至2022年7月,长三角市场主体新设1928万户。
3年多的时间里,在多领域先试先行,形成特色化制度创新一批成果。长三角市场主体基础数据库和可视化平台上线,共归集长三角17类市场主体信息6.8亿条。创新“互联网+窗口”服务模式,50多个市场监管领域事项实现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培育放心消费单位32万余家、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企业25.5万家、“长三角实体店异地异店退换货联盟”单位370余家,累计开展线下无理由退货涉及金额4亿元。长三角6个试点城市企业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覆盖率、上传率分别达到100%,接入追溯数据量1.6亿条。
2021年长三角获批国产创新药和纳入国家创新特别审查程序的医疗器械产品占全国近50%,长三角生物医药领域产值占全国生物医药产业30%。
统一长三角食品抽检品种、检测项目,协同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抽检,共抽检1607批次食品,合格率为99.57%。发布《大气超级站质控质保体系技术规范》等12项区域统一标准,实施质量提升项目3554个,品牌培育企业2268个。发布《微纳米线间隔标准样板校准规范》等7项沪苏浙皖计量技术规范,11项产品实现计量器具型式评价结果互认。
推进市场准入统一
为加快推进实施市场准入规则统一,在此次联席会议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市场监管部门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地区市场准入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协议》,全面对标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长三角地区标准规范统一、信息共享互认、改革协同共进、预期稳定透明的市场准入一体化体系。
记者了解到,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是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的首要任务,其中,对市场准入提出统一要求。长三角地区市场准入体系一体化,有利于促进营商便利化、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对标合作协议,长三角地区在市场准入领域将率先完成4个“统一”:
统一登记标准,统一市场主体登记要求,统一实施名称自主申报改革和经营范围登记规范化,建立“长三角”等特殊字词名称登记规范,建立普通注销和简易注销登记制度相配套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
统一服务规范,统一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服务事项清单,继续完善线上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专区,全面建立长三角地区线下“跨省通办”专窗。
统一信息共享,建立长三角地区电子营业执照共享共用机制,推进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信息共享机制,统一惩戒措施。
统一创新步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及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开展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探索代位注销、强制除名、强制注销等改革试点,挖掘长三角示范区企业名称资源。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长三角地区市场准入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协议》的签署和相关举措的逐步落地落实,将从更深层次上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为安徽省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引导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认证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引导绿色低碳生产和消费的有效举措。2020年至2022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市场监管局先后签署了《长三角地区共同推进绿色产品认证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联合打造“长三角绿色认证先行区”、共同创新试点“绿色服务认证”等目标任务。
联席会议上,长三角绿色认证联盟揭牌。据介绍,该联盟作为跨区域议事协调机构,在三省一市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由长三角地区的国内外知名认证机构、行业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等自愿发起并组建,是统一推进实施长三角绿色认证工作的主平台,确保各地实施绿色认证的制度政策和标准规则保持一致。该联盟将进一步凝聚各行业涉及绿色低碳方面的多方力量,加快推出一批填补行业空白或优于同业水平的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的绿色认证标准。
此外,本次会议上,还签署了《长三角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一体化项目合作协议》,建立统一的预制菜生产操作规范。合作协议提出,将食品生产预制菜产品全面纳入许可和监管,推进冷藏类等预制菜准产落地,推动长三角特色预制菜肴团体标准的制定出台。
(责任编辑:热点)
-
拼多多的电商生意要出海了。据报道,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将在本月上线,首站美国。就在几天前,拼多多刚刚发布了一份亮眼的财报,不仅实现连续5个季度盈利,而且在疫情之下盈利还大幅增长。曾经以亏损换用户的拼多多 ...[详细]
-
光大期货:尿素国内基本面变化幅度有限 警惕国际市场及外围风险因素
1、供应:上周国内尿素行业整体开工率环比上涨0.79个百分点至75.47%,其中,气头企业开工率下滑1.87个百分点至71.17%,煤头企业开工率环比上涨1.69个百分点至76.94%。上周国内尿素行 ...[详细]
-
代建风云|古稀之年的黄如论,给儿子黄涛创造了一次刷屏地产圈的机会
文/乐居财经 曾树佳古稀之年的黄如论,给儿子黄涛创造了一次刷屏地产圈的机会。6月6日,腾云筑科置业以4947.38万元的价格购入当代管理。这是目前少有的代建资产收购案,很为划算,在资产净值上打了55折 ...[详细]
-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本文总结了陈明永在商业管理领域的50条思考,这解释了OPPO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也帮助我们读懂段永平“大弟子”的商业智慧。田姗姗 | 作者 吴杨盈荟 ...[详细]
-
1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会见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及相关美资企业代表。双方就中美产业发展合作等问题交换意见。张云明表示,中美两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相互依存,双方合作的本质是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3月以来,新冠疫情再度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变数,近日以上海经济重启为标志,表明中国经济走过了这一艰难的阶段。5月份官方制造业PMI从4月的47.4回升至49.6,而同期非制造业PMI也从41.9显著反弹 ...[详细]
-
来源:观点地产网观点网 融资尚未放松、叠加疫情等各种因素,当下房企感受到的是“不能承受的资产之重”。对于尚在生存线挣扎的企业,直接出让地块或者其他未开发项目并不少见。生存是首要,回笼现金是关键。尚有余 ...[详细]
-
4月13日的国常会也曾提出“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2天后降准如期而至。国常会再提“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释放降准信号。11月2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 ...[详细]
-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为解决科创企业应对疫情冲击产生的经营性实际困难,推动复工复产,近日,发展集团及集团成员单位推出及时减租减免、金融降费、数智化科技服务等一揽子纾困帮扶措施,为科创企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