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江淮风帆劲——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安徽篇
新华社合肥6月5日电题:潮涌江淮风帆劲——沿着总书记的潮涌足迹之安徽篇
新华社记者
巍巍大别山,红色精神传承不息;滔滔江淮水,江淮劲沿迹激荡强劲发展脉动。风帆
党的着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深入安徽考察,书记强调新发展理念,安徽擘画新发展格局,潮涌推进国家重大战略,江淮劲沿迹江淮大地留下了他跋山涉水访贫问苦、风帆谋“国之大者”的着总足迹。安徽牢记总书记嘱托,书记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安徽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
安徽,潮涌曾是江淮劲沿迹长三角的“旁听生”。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推动下,风帆安徽成为“正式生”。
2020年8月,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娓娓道来:“从安徽来讲,加进来后,就犹如种地,改良了土壤和墒情,加上优质的种子,庄稼就长旺盛了。”他强调,安徽“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
让中国宝武马钢集团董事长丁毅难忘的是,2020年8月,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总书记走进车间,嘱托马钢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能够把握机遇、顺势而上”。当时,位于上海的中国宝武集团和马钢实施战略重组不久。
牢记总书记嘱托,马钢人抓住长三角一体化机遇,2021年实现营收破千亿元、利润破百亿元的历史突破。今年,马钢自主研发的350公里时速的高铁车轮将在复兴号动车组上实现整车装用,中国高铁穿上了国产“跑鞋”。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不断壮大自己,也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2021年,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4167个,实际到位资金超过9000亿元,同比增长22.6%,占全省的半壁江山。安徽还积极“链”入长三角,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优势,牵头成立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加快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长三角高附加值绿色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021年有400余亿元的优质农产品摆上沪苏浙居民的餐桌。
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安徽频频提到的关键词,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中国科技大学、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2020年8月,来到安徽创新馆。两次考察都详细察看了科技成果、询问创新发展,总书记强调:“要对标世界一流,加强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
锚定科技创新共同体,安徽不断深化上海张江和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加快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在安徽,已经挂牌组建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墨子号”“九章”“祖冲之号”“人造太阳”等重大科技成果世界瞩目,量子通信、动态存储芯片、陶铝新材料、超薄玻璃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独树一帜,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如今,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国家第一方阵,能级之变、位势之变、创新之变前所未有。
“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作为农业大省,安徽农村人口多,又曾有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一度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总书记牵挂这里的乡亲。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第一天,便一路奔波来到大别山腹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走进贫困户家中,了解农村脱贫特别是革命老区扶贫的真实情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总书记勉励大家,“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村民陈泽申清楚地记得,在自家小院,习近平总书记坐在他身旁,为村里的扶贫工作“划重点”。“从产业到教育再到兜底政策,总书记嘱咐得细,要求‘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老陈说自己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兼职村中的公益性岗位,依托好政策住进了新房子,第二年便主动申请摘掉贫困帽。
这个曾经“出门就是岭”的贫困山村“山门”大开,建起茶厂、民宿以及游客接待中心,走出一条“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产业新路。这几年,大湾村通上了5G网络,成为安徽首个“零碳乡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安徽。在巢湖岸边的渡江战役纪念馆,总书记指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就在这一年,安徽全省4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江淮大地上,“一个不能少”的承诺化为现实。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安徽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增强脱贫地区脱贫人口发展动能。
“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民生工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安徽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今年推出十项暖民心行动,把“盼的事”变为党委政府“办的事”。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
大堤外,平静的淮河水日夜东流。大堤内,阜南县王家坝镇保庄圩里的搬迁居民迎来了“告别”庄台后的又一个夏天,小花园满眼绿色、小广场人来人往,学校、超市和社区诊所都“近在身边”。
2020年8月,在安徽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引导和鼓励乡亲们逐步搬离出去,确保蓄洪区人口不再增多”;“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也要现代化”。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安徽开展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水口袋”里11万余人搬至安全地区;调整沿淮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在蓄洪区发展适应性农业。2021年蒙洼蓄洪区芡实种植面积突破6万亩,阜南县种植杞柳超过10万亩,带动芡实加工、柳编等特色致富产业。
安徽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的省份,从防范水之害、破除水之弊,到大兴水之利、彰显水之善,习近平总书记为之悉心擘画。
在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园,总书记强调:“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要把相关工作做到位,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
“总书记给我们指引了一条幸福路。”上岸渔民陈兰香说,2021年她带着从薛家洼一起上岸的渔民办起家政公司,不仅收入稳定还有分红。整个2021年,安徽有两万多退捕渔民转产就业。
为实现人水和谐共生,安徽把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列为生态文明建设“一号工程”,2021年长江流域安徽段水质优良断面比例92.7%,达到有监测以来最好水平;成立专门机构统一行使巢湖流域综合管理职责,治理了52条入湖河道及支流;投资390亿元用于巢湖综合治理,建设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开展生态修复。
如今的安徽,生态优势显现,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
2021年安徽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跃上了新的台阶。江淮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将创造更喜人的业绩。(记者刘菁、杨玉华、马姝瑞、陈诺)(完)
(责任编辑:探索)
-
前三季度累计亏损近4亿美元:FF发布预警,对公司继续运营能力存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杜巧梅 报道北京时间11月22日,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来,下称“FF”)对外披露了今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FF净亏损1.0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3 ...[详细]
-
破1146万人注册,2亿人次累计预约,11.88亿元收入,“i茅台”APP试运营1月以来,便创造近1%的总营收。随着618的来临,新一轮电商鏖战也即将出发。触电激活了市场,而近十年来,电商平台与酒企之 ...[详细]
-
本报记者 夏治斌 张家振 上海报道随着复工复产提速,上海市受新冠肺炎疫情“倒春寒”影响而按下“暂停键”的诸多企业正日渐忙碌起来。5月19日,上海市副市长张为表示,“链式复工”带动、支撑了上海、长三角地 ...[详细]
-
国际航班配额有望增加。5月27日,一位国航内部人员向澎湃新闻记者确认,近期国航收到民航局新增国际航班额度配置,获得往返白俄罗斯和阿联酋的航班配置额度。“不过要飞起来起码也得等一个月时间了,后面提交了还 ...[详细]
-
凛冬将至,欧盟再次将重心放在天然气限价问题上。经历了持续数月的谈判,欧盟委员会终于提出关于限制天然气价格的方案。当地时间11月22日,欧盟委员会提议将天然气价格上限定为275欧元/兆瓦时,若该提议后续 ...[详细]
-
——论基层腐败的危害②来源:-观点频道广西一镇干部主持征地拆迁时伙同被征地对象,骗取补偿款780多万元据为己有;因截留挪用生态公益林补偿款,江西九连山镇3名历任主要负责人均受到严肃处理;四川某县粮食局 ...[详细]
-
通过借新还旧方式掩盖项目风险,中国华融内蒙古分公司被罚70万元
实习记者|胡冰5月26日,内蒙古银保监局公布了两张罚单,剑指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公司。罚单显示,中国华融内蒙古分公司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案由)为:1.通过借新还旧方式掩盖项目风险;2 ...[详细]
-
生态环境部:我国生态环境稳中向好基础还不稳固 将加快构建碳监测网络
臭氧污染是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等物质在太阳辐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造成近地面臭氧浓度超标的现象。受到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和气温、辐射强度、湿度、风速等气象因素的共同影响。高浓度臭氧可对人体健 ...[详细]
-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31日消息,Snapchat母公司Snap在全球拥有员工约6400多人,知情人士称Snap将会将裁员20%,从周三开始。Snap负责Spectacles和Pixy无人机硬件的部 ...[详细]
-
【编者按】俄乌冲突以来,国际粮价进一步抬升并盘旋高位。印度等国实施出口禁令,加剧国际粮荒预期。国际高粮价从何而来?将持续到何时?对中国影响几何?澎湃新闻采访多位专家学者及相关产业的企业,推出系列报道“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