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价格“明降暗升”怎么办?律师提醒:可先付尾款再退款

来源:宁波晚报
10月31日晚,双11“双11”年度大促拉开帷幕,价格消费者开始给此前的明降预售支付尾款。而11月1日一早,暗升“退款”话题便冲上了热搜。办律
前面是师提买买买的冲动,后面是醒可先付付完款就想退款的后悔,有消费者提出疑问:这定金交了还能退吗?尾款另外,还有消费者反映,再退付完尾款一合计才发现,双11辛辛苦苦折腾了半天,价格到头来实际支付的明降价格竟然比平时还贵,商品价格“明降暗升”该怎么办?暗升
定金不能退,但可以支付尾款后再退款
“交了定金的办律必须付完尾款,才可以申请退款,师提不能单独退定金!这是什么操作,你们碰到过吗?”有消费者在网上吐槽,下面不少跟帖称也碰到了类似情况。有人支招,可以单独找客服沟通说明情况,有的会直接退定金,但不是每家店都愿意这么操作。还有网友提示说,定金从法律上来说就是不能直接退的。
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张晓律师解释,从法律角度来说,消费者支付定金后,如果反悔,不履行约定购买商品,那么商家确实可以直接没收定金;而如果商家没有履行约定出售货物,那么商家要双倍返还定金。
“商家要求消费者付完尾款后再申请退款,这应该与‘七日无理由退货’法律规定有关。”张晓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同时,规定也明确了一些特殊商品除外,如定作的、鲜活易腐的等。“付完尾款,才算是完成交易,消费者方可享受‘七日无理由退货’。”张律师说。
记者网上问了几个店家,对方客服的回答都验证了这一点——付完尾款后可以申请退款。
“尾款人你退款了吗?”有人提醒“退款要趁早”
正是因为“七天无理由退货”,消费者支付尾款后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边是消费者退款潮,一边是商家火速发货。“退款”热搜中有个关于“尾款人你退款了吗?”的调查,从10月31日晚上10点到11月1日晚上6点,短短20个小时,9.7万人参与投票,其中选“退款”的有4.5万票,占比47%;选择“没退款”的只有2.7万票,占比29%。这是什么原因?原来,消费者可以先凑单来达到满减的优惠,然后再将购买意愿并不强烈的凑单商品退款。而因为被频繁凑单再退款,有些商家忍不住“破防”,直接下架了便宜的商品。
与消费者退款潮相对应的是商家的发货速度。有网友发现,几乎是买家上一秒付尾款,下一秒商家就发货,该网友调侃说:“今年‘双11’发货速度能擦出火星,完全不给退款留机会。”对此,有网友提醒说,虽然有“七天无理由退货”这个“法宝”,但是很多商品如果退货,要买家自己出运费,所以付完尾款如果有不想要的商品,记得马上退款。
商家如虚假优惠则涉嫌价格欺诈
另外,有消费者发现“双11”价格并不优惠,各种活动叠加后竟然比平时还贵。有的商家在商品现价旁边会标注一个划线的价格,如果商家称这个价格是原价,那么消费者就要注意了。
“过去这个‘原价’经常引发维权问题。”张晓律师说,值得注意的是,所谓“原价”并不是商品的吊牌价。关于“原价”,法律层面也是有明确规定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降低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前七日内没有交易价格,以本次降价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另外,如果商家标示的价格等于或者高于本次优惠折价活动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则构成“虚假优惠折价”,消费者可以投诉商家涉嫌价格欺诈。
相关文章
- 本报记者 李 冰随着卡塔尔世界杯正式开赛,国内品牌的世界杯营销大战也随之开启。记者注意到,近日多家银行借势世界杯进行品牌营销,通过线上渠道推出多项活动,形式多样,热度不断攀升。业界普遍认为,银行业抓住2025-07-09
- 转自:辽宁日报本报讯 记者刘桐报道 “今年家里比往年都热乎,外墙保温工程真暖心!去年小区改造后,居住环境焕然一新,现在住在老小区,心情都变好了。”日前,沈阳市和平区西塔小区居民金先生告诉记者。西塔小区2025-07-09
- 最新披露完毕的2022年基金四季报显示,去年四季度,在震荡上行的行情中,公募基金大调仓,大幅加仓了信息软件、金融和医药行业,减持了采矿业、地产等行业。截至2022年底,依然是基金头号重仓股,紧随其后。2025-07-09
- 郎酒股份1月30日,癸卯兔年开工第一天,郎酒股份召开“春节收假工作会”,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发表讲话,明确2023年目标任务,安排部署重点工作,激励全体郎酒人为‘厚积薄发’、‘打胜仗’贡献力量。郎酒股2025-07-09
以岭药业声明:市场上出现假冒“连花”系列产品,公司保留追责权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9- 高盛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0354)“买入”评级,将2023-26年盈利预测上调1%,目标价由7.5港元上调至8.5港元。公司正致力推动资讯创新业务,以及渗透来自多个行业工业、政府、能源、金融等)的客2025-07-09
最新评论